9月迎来“白露”“秋分”两个节气,全国进入夏秋转换季节,昼夜温差增加。这一时期养殖水体的载鱼量、投饵量达到全年高峰,容易诱发多种水生动物疾病。根据近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和今年天气情况,我们对9月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,供参考。
草鱼出血病
病原:草鱼呼肠孤病毒,主要危害草鱼及青鱼,水温20℃-30℃时易发病。
症状:患病鱼鳍基或鳃盖出血,解剖查验可见肌肉出血呈鲜红色、肠壁充血、肝脾充血等症状。
鲫造血器官坏死病
病原:鲤疱疹病毒II型,主要危害金鱼、鲫及鲫杂交变种,水温10℃-33℃时易发病。
症状:病鱼游动缓慢,体表广泛性充血或出血,尤其以鳃盖、下颌、前胸和腹部最为严重。解剖后可见淡黄色或红色腹水,肝、脾、肾等器官肿大。
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
病原:嗜水气单胞菌、温和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,危害鲫、鳊、鲢、鳙、乌鳢、黄鳝等多种淡水鱼类,水温9℃-36℃时易发病。
症状:病鱼离群缓慢游动,眼球突出,体表充血,鳃、肝、肾颜色较淡,呈花斑状。病情严重时死亡率达90%以上。
细菌性肠炎病
病原:肠型点状气单胞菌、豚鼠气单胞菌、嗜水气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短杆菌,主要危害草鱼、青鱼、鲤、大口黑鲈、泥鳅等淡水鱼类,水温在18℃以上开始流行。
症状:患病鱼肛门红肿外突,解剖查验可见肠道充血发红,尤以肠后段明显。
赤皮病
病原:荧光假单胞菌,主要危害草鱼、青鱼、鲤、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,在我国一些养殖区域一年四季都有流行,特别是当捕捞、运输、放养使鱼体受到机械性损伤或鱼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,病原菌更易侵入,引发疾病。
链球菌病
病原:海豚链球菌、无乳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,主要危害罗非鱼。水温25℃-35℃时流行,高于28℃时易暴发。
症状:患病鱼游动异常,眼球突出,鳃盖内侧发红、充血或出血。
诺卡氏菌病
病原:鰤鱼诺卡氏菌等,主要危害鰤、大口黑鲈、乌鳢等鱼类,水温25℃以上易发病。
症状:患病鱼体表隆起大小不一、形状不规则的结节,剖开结节后有白色或稍带红色的脓汁流出;肝、脾、肾等内脏器官也出现白色点状结节。
车轮虫病
病原:车轮虫,主要危害各种淡水和半咸水鱼类,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适宜水温20℃-28℃。
症状:车轮虫一般寄生在鱼类体表、鳃和鼻孔处,大量寄生时会刺激鳃丝分泌黏液,形成黏液层,妨碍病鱼呼吸。
锚头鳋病
病原:锚头鳋,主要危害鲤、鲫、鲢、鳙、草鱼等淡水鱼类,繁殖适温为12℃-33℃。
症状:锚头鳋一般寄生在鱼类肌肉、鳞下、口腔等部位,患病鱼食欲减退、身体瘦弱、烦躁不安,体表或鳞片腹面可见细针状虫体。
刺激隐核虫病
病原:俗称“海水小瓜虫病”,病原为刺激隐核虫,主要危害大黄鱼、卵形鲳鲹和石斑鱼等海水鱼类,水温10℃-30℃时易发病,22℃-26℃时为流行高峰。
症状:患病鱼游动缓慢,鱼体瘦弱,体表、眼角膜、鳃和口腔周围可观察到小白点。
锥体虫病
病原:锥体虫,主要危害大黄鱼、石斑鱼在内的多种海淡水鱼类,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流行于6-10月。
症状:锥体虫寄生在鱼类血液中,病鱼早期不表现明显症状,严重感染时病鱼反应迟钝,血液变淡,鳃盖、头部及体表出现溃烂,解剖可见肝、脾、肾肿大变暗。
白斑综合征
病原:白斑综合征病毒,主要危害对虾、克氏原螯虾、中华绒螯蟹等甲壳类动物,水温20℃-30℃易发病。
症状:发病急,死亡率高。病虾行动异常,甲壳上出现白点,白点直径小于3毫米或连成片。
十足目虹彩病毒病
病原:十足目虹彩病毒I型,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、罗氏沼虾、日本沼虾、克氏原螯虾等,水温16℃-32℃易发病。
症状:病虾活力下降、停止摄食,额剑基部甲壳下呈现白色三角区域病变,俗称“白头”。
急性肝胰腺坏死病
病原:携带特定毒力基因的弧菌,包括副溶血弧菌、哈维氏弧菌等,主要危害对虾。
症状:病虾活力下降,肝胰腺变白、萎缩并出现黑色斑点和条纹。
虾肝肠胞虫病
病原:虾肝肠胞虫,主要危害对虾,发病水温为24℃-31℃。
症状:病虾出现个体瘦小、肝胰腺颜色深、群体中体长差异大等症状。
河蟹螺原体病
病原:俗称河蟹“颤抖病”,病原为螺原体,主要危害中华绒螯蟹等甲壳类动物。江浙一带4-10月时易发病,8-9月为流行高峰期。
症状:患病蟹行动迟缓,螯足握力下降,附肢颤抖。解剖可见鳃呈浅棕色甚至黑色,血淋巴稀薄、凝固缓慢或不凝固。
部分养殖重点品种疾病
鳊:易发疾病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、细菌性肠炎病、指环虫病、车轮虫病等。
大口黑鲈:易发疾病有蛙虹彩病毒病、柱状黄杆菌病、诺卡氏菌病、锚头鳋病等。
鲫:易发疾病有鲫造血器官坏死病、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、细菌性肠炎病、车轮虫病等。
乌鳢:易发疾病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、诺卡氏菌病、锚头鳋病等。
黄鳝:易发疾病有黄鳝弹状病毒病、细菌性肠炎病等。
泥鳅:易发疾病有细菌性肠炎病、腐皮病等。
牛蛙:易发疾病有蛙脑膜炎败血症、细菌性肠炎病等。
防控建议
做好养殖后期管理
及时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投饵时间和投喂量,确保水产养殖动物营养充足并减少残饵。对主养草食性鱼类的鱼池,可利用此阶段青绿饲料充足的优势,加大青绿饲料投喂量。
根据市场价格,适时起捕达到上市规格的水产养殖动物,合理控制养殖密度,使水体负荷适度,促进存塘动物生长。
加强水产养殖动物的保健与应激管理,提高机体抗病力。
做好水质调控
加强水质监测,勤检pH、溶氧、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,发现异常及时采取适量换水、增氧、消毒等应对措施,加快有害物质分解,抑制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生长,保持养殖水质良好。优久建议可以使用优激灵络合水体中的毒素,抑制有害物质的生成,稳定藻相。
做好疾病监测
每日巡塘,观察水产养殖动物的体色、活动状态与摄食情况等。发现体色黯淡、活力差、逃避反应弱、离群、昏睡不动、厌食的个体,需进一步检查,在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。对于目前常见的弧菌问题,优久建议使用“弧菌三剑客”(优弧灵、优康灵和优复灵)进行处理。
及时报告疫情
在养殖生产过程中,一旦发现异常情况,应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上报,做到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预警、早处置。相关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方法,可登录“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”,在“常见疾病”中查询,或通过“自助诊断”及“专家诊室”进行诊断或咨询。
沪ICP备13039048号-1 2013-2015 上海优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| 网站地图 |合作网站: 宁夏电视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