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新闻中心

公司动态·行业动态


今日话题丨如何提高春季鱼苗放养成活率?这几点你必须知道!


春季是水产养殖的关键时期,随着气温逐渐回升,水体环境趋于稳定,正是鱼苗放养的最佳时机。科学合理的放养管理不仅能提高鱼苗成活率,还能为全年的养殖效益奠定坚实基础。以下是春季鱼苗放养管理的几大要点,供养殖户参考。

一、池塘准备: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

1、清塘消毒

放养前需对池塘进行彻底清理,清除淤泥、杂草和残留的病原体。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,杀灭有害细菌和寄生虫,确保水体环境安全。

2、水质调节

春季水温较低,水体溶氧量较高,但仍需注意水质调控。放养前应检测水质,确保pH值在6.5-8.5之间,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。优久水产动保建议养殖户们使用“优激灵”,优激灵可以络合水体中的毒素,有助于抑制有害物质的生成,稳定藻相;它还有助于减少外界环境变化造成的应激反应。

3、水深控制

春季水温波动较大,建议将池塘水深控制在1.5-2米,以保持水温相对稳定,避免鱼苗因温差过大而应激。

二、鱼苗选择:优质种苗是成功的关键

1、选择健康鱼苗

鱼苗应选择规格整齐、体表光滑、无病无伤、活力强的个体。购买时需查看种苗场的资质和检疫证明,确保鱼苗来源可靠。

2、合理搭配品种

根据养殖目标和池塘条件,合理搭配不同品种。例如,主养草鱼或鲫鱼的同时,可搭配少量鲢鱼、鳙鱼,以调节水质,提高养殖效益。

3、适时放养

春季放养应选择晴天气温稳定的时段,避免在阴雨或寒潮天气操作。放养前可将鱼苗袋放入池塘中适应水温,待袋内外水温一致后再缓缓放出。

三、放养密度:科学规划养殖容量

1、根据池塘条件确定密度

放养密度需根据池塘面积、水深、水质及养殖品种合理确定。密度过高易导致水质恶化、病害频发;密度过低则浪费资源。一般每亩放养鱼苗1000-1500尾为宜,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。

2、分批次放养

对于大规模养殖,建议分批次放养,避免一次性投放过多鱼苗,造成管理困难和水质波动。

四、饲养管理:精细化操作提升成活率

1、科学投喂

春季鱼苗摄食量较小,应选择优质适口的饲料,少量多次投喂。初期可投喂粉状或微粒饲料,随着鱼苗生长逐渐过渡到颗粒饲料。注意观察鱼苗摄食情况,及时调整投喂量。可以在饲料中拌入“斯大灵”,斯大灵有助于诱食促生长、保肝护胆、调节肠道免疫、降低饵料系数、降本增效。

2、定期巡塘

每天早晚巡塘,观察鱼苗活动情况和水质变化。发现异常(如浮头、游动缓慢等)应及时处理,避免损失扩大。

3、病害防治

春季是水霉病、寄生虫病的高发期,需提前做好预防工作。可定期使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消毒水体,并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,提高鱼苗抗病能力。发现病害应及时隔离治疗,避免蔓延。

五、水质管理:保持水体生态平衡

1、定期换水

春季水温回升后,水体中藻类和微生物繁殖加快,容易导致水质恶化。建议每10-15天换水一次,每次换水量控制在20%-30%,保持水体清新。

2、增氧措施

随着鱼苗生长,耗氧量逐渐增加。可在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,促进水体上下层交换,提高溶氧量,避免鱼苗缺氧。

六、记录与总结: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

养殖过程中应做好详细记录,包括放养时间、数量、水质参数、投喂量、病害情况等。通过数据分析,及时调整管理措施,为后续养殖提供科学依据。

春季鱼苗放养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环节,科学的管理方法不仅能提高鱼苗成活率,还能为全年养殖效益奠定基础。养殖户需根据实际情况,灵活运用上述管理要点,做到精细化操作,确保养殖成功。希望每一位养殖户都能在春季播下希望的种子,迎来大丰收!


沪ICP备13039048号-1 2013-2015 上海优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| 网站地图 |合作网站: 宁夏电视新闻网